【以案说医】陈利国:临床应用乌梅丸案

发布时间:2023-03-03 发布单位:中医学院

陈利国 广东省名中医,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暨南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广东省传统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民族医药学会首席专家,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委。临床工作46年,擅长用活血化瘀治疗疑难杂症。尤其擅长治疗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慢性胃肠道疾病、心身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调治。著有《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学》《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研究》《论脉积与血管疾病防治》等多部专业著作。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张某,女,时年69岁,初诊:20216月。长期生活在江苏。身体不适,不可言状,长达五年有余。自述,素体身健,生活自理,每年健康查体均未发现异常。五年前始感身体不适,时寒时热,傍晚加重。口干口苦,偶发口腔溃疡,便秘与腹泻交替,尿频,夜尿增多。心烦焦虑,喜冷食,易渴不多饮,食纳欠佳,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曾多地就医,均效果不明显。二个月前来广州居住。因气候原因,症状加重。 


【首诊证候】刻诊:老年患者,身体偏瘦,舌淡尖红,苔白,脉沉细。


【辨证论治】辨证:上热下寒,虚实夹杂。

治法:寒热并用,补泻兼顾。

处方:乌梅30克,干姜、黄连、当归、附子、桂枝各10克,党参15克,黄柏、炙甘草、细辛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六剂。

【随诊过程】


二诊:服药六剂,诸症若失。自述服药后,原来的各种不适,恍若一夜之间消失,是五年多来从未出现过的。疗效满意,寒热已调,虚实得缓,改用健脾益气以资巩固。

方药:六君子汤合戊己丸加减。

处方:党参、茯苓各15克,白术、半夏各10克,陈皮、甘草、黄连、吴茱萸各5克,白芍、藿香各10克,白扁豆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六剂。

按语:

患者年老,病史长达五年之久。自觉身体不适,寒热并存,虚实夹杂。各种不适之中未言其最为所累,似无证可辨。时有学生跟诊者问及处方乌梅丸意,上热下寒,虚实错杂是其主要依据。原方中除重用乌梅,减蜀椒易党参外,余均为常用剂量。药用六剂,效果显著。后以六君子汤合戊己丸调理脾胃,以资巩固。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338条,曰:“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本为治疗脏寒蛔厥之方。重用乌梅味酸以安蛔,配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辛热之品以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寒之品以清热下蛔;更以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以顾正气之不足。全方合用,共呈温脏安蛔,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之功。本案患者,年老病久,寒热并存,心烦焦躁是多种临床表现中最为突出者。方中重用乌梅,既能收敛肝气,又能安心除烦,是原方之意,亦合临床主证。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指导专家:陈利国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