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国 广东省名中医,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暨南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广东省传统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民族医药学会首席专家,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委。临床工作46年,擅长用活血化瘀治疗疑难杂症。尤其擅长治疗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慢性胃肠道疾病、心身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调治。著有《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学》《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研究》《论脉积与血管疾病防治》等多部专业著作。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案一,陈某,男,时年75岁。自述:慢性胃病史,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身体尚健,活动自如。时值深秋,天气干燥,口干口苦,大便秘结。
【首诊证候】刻诊:老年男性,体形中等,肢体灵活,反应正常。大便秘结不畅10余年,或三、五日一行,或一日二至三次。大便干结,排泄不畅。腹部胀满,口干口苦。舌淡尖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论治】辨证:根据时令和患者大便干结,排泄不畅并伴有口干口苦、舌红的临床特点,以及年老脾虚血燥、病程日久和脉象弦细的特征,辨证为中气不足,血虚便秘。治法:益气健脾,养血润燥。处方:党参10克,白术20克,升麻5克,枳实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桃仁10克,麦芽15克,神曲15克,莱菔子15克,栀子5克,淡豆豉10克,甘草5克。5副。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随诊过程】
二诊:服药五剂后复诊,大便通畅,每日或隔日一次,腹胀口苦口干等症已失。舌淡苔薄,脉弦滑。守方继服3剂,以资巩固。并嘱饮食宜忌。
案二。女,时年86岁。自述:身体健康,活动自如,生活自理。大便不畅困扰多年,胃肠检查未见异常,颅脑CT检查示大脑皮层萎缩,生化检查未见异常。
【首诊证候】
刻诊:老年女性,体形偏瘦,肢体灵活,反应正常。能够正确叙述症情。大便不畅困扰多年。主要表现为排便不畅,时有便意,日或二至三次不等,努则难下。也有二至三日始有便意,腹部胀满不适,或有隐隐作痛,便后痛减。舌淡暗,有裂纹,苔厚腻,脉细弱。
【辨证论治】
辨证:根据患者年老体虚,排便不畅,努则难下的临床特点,结合舌脉特征,辨证为气虚便秘。
治法:益气养血通便。
处方:黄芪、党参、白芍各15克,白术20克,当归、桃仁各10克,建曲、莱菔子、麦芽各15克,升麻、枳实、甘草各5克。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随诊过程】
二诊:服药七剂后复诊,大便通畅,食欲增加,自觉身体较前有力,愿意参加老年人户外活动。药已对症,上方加减继服7剂。处方:黄芪、党参、白芍各15克,白术20克,当归、桃仁各10克,建曲、莱菔子、麦芽各15克,葛根10克,杜仲、牛膝各15克,升麻、枳实、甘草各5克。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按语:
《丹溪心法•卷二》谓:“凡人五味之秀者养脏腑,诸阳之浊者归大肠,大肠所以司出而不纳也。今停蓄蕴结,独不得疏导,何哉?抑有由矣。邪入里则胃有燥粪,三焦伏热,则津液中干,此大肠挟热然也。虚人脏冷而血脉枯,老人脏寒而气道涩,此大肠之挟冷然也。亦有肠胃受风,涸燥秘涩,此证以风气蓄而得之。若夫气不下降,而谷道难,噫逆泛满,必有其证矣。”
以上两例,均为老年便秘患者。气虚血燥,腑气不降为其共同病机。然案1,地处北方,秋燥当令,大便干结,伴有口干口苦。方中除健脾益气养血润燥,加生栀子一味清热,并嘱饮食宜忌。而案2则地处南方,年事更高,气虚明显,表现为大便不畅,努则难下,方中黄芪与党参同用,并重用白术,加强补气之力。二诊仿济川煎意加牛膝、杜仲,少用葛根生津。共奏益气健脾、养血润燥之效。此正《明医杂著•卷一》所谓病气不足,脾胃虚弱,津血枯涸,而大便难者,“当滋补化源”。“然老弱之人,当补中益气以生阴血”之意。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指导专家:陈利国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