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一
柯某某,男,54岁,2022年4月13日初诊。
主诉:确诊肝恶性肿瘤1年余。
现病史:患者1年余前因胁肋部疼痛,在外院行消化系彩超检查示:肝右后叶见一个低回声灶,大小约为40×36mm,近门脉侧可见一高回声结节,大小约12×10mm。进一步肝脏CT检查,并病理活检确诊肝恶性肿瘤,随后行TACE手术治疗。术后一直右侧胁肋部疼痛,乏力、纳差。遂于杨钦河教授门诊就诊。刻诊:右侧胁肋部疼痛,乏力,胸闷,皮肤瘙痒,纳差,矢气多,口干口苦,其面色萎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癥积;肝郁脾虚,湿毒内蕴证。
西医诊断:肝恶性肿瘤。
治法:疏肝健脾,清热祛湿抗癌。
处方:北柴胡10g,茯苓15g,白术10g,炙甘草5g,黄芪破壁饮片4g,当归5g,白芍10g,醋鳖甲20g(先煎),丹参30g,枸杞子10g,薏苡仁45g,土茯苓15g,连翘24g,猪苓15g,郁金10g,砂仁10g(后下),灵芝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5g,蜈蚣3g。7剂,水煎服,日一剂。
2022年4月20日二诊:左胁疼痛减轻,仍乏力,纳稍转佳,仍矢气多,小便黄,大便细软,舌淡红,苔白。处方:当归5g,赤芍15g,醋鳖甲20g(先煎),丹参30g,黄芪破壁饮片4g,白术10g,土茯苓30g,茵陈20g,连翘24g,薏苡仁60g,布渣叶30g,砂仁10g(后下),姜黄12g,紫苏梗15g,蛇莓20g,灵芝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5g,蜈蚣4g。14剂,水煎服,日一剂。中药粉剂:醋鳖甲30g,醋龟甲30g,醋莪术30g,全蝎30g,重楼30g,枸杞子60g,打粉,1次6g,一天2次,冲服。
2022年5月4日三诊:面色萎黄好转,腹部隐痛,矢气减少,身痒,口干黏,尿黄,大便2-3次/天,质软味臭,舌红,苔白腻,脉弦。2022-5-4超声示:肝右后叶(S6)低回声灶,范围约23mm×32mm,门静脉右支内见一低回声团,7mm×12mm。2022-5-4血常规示:ALT:51U/L;γ-GT:101U/L ;ALP:179U/L;DBIL:7.9 umol/L。处方:神曲15g,麦芽15g,土茯苓15g,甘草10g,当归5g,赤芍10g,醋鳖甲20g(先煎),黄芪破壁饮片4g,白术10g,茵陈20g,薏苡仁60g,布渣叶20g,砂仁10g(后下),姜黄10g,神曲15g,麦芽15g,蛇莓10g,灵芝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0g,蜈蚣4g。14剂,水煎服,日一剂。继续配合中药粉剂治疗。
2022年6月1日四诊:刻下症:腹胀,口苦,大便臭,舌淡苔白,有裂纹。2022-6-1血常规示:ALT:42 U/L;γ-GT:95 U/L;ALP:158 U/L;DBIL:3.2umol/L。处方:白术10g,干姜10g,黄芪破壁饮片4g,甘草5g,党参30g,当归5g,赤芍10g,醋鳖甲20g(先煎),蛇莓10g,灵芝10g,白花蛇舌草30g,蜈蚣4g,半枝莲15g,山慈菇15g,布渣叶20g,薏苡仁45,茵陈20g,土茯苓15g,神曲15g,麦芽45g。14剂,水煎服,日一剂。
2022年6月15日五诊:无明显不适,精神可,纳可,二便调。以益气健脾为主,祛湿化瘀抗癌为辅之剂加减,坚持服用至今。
按语:杨教授认为,肝癌病位主要在肝,涉及脾胃,其多由情志抑郁,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或疾病迁延不愈,使脏腑功能失调,气机不畅,湿热瘀毒伏于血分,日久变生癌毒,痰瘀毒互结,形成肿块,进一步影响肝之疏泄,脾之健运。病属本虚标实,治宜攻补兼施,以补为主,以攻为辅,攻补兼施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该患者既往慢性乙肝病史多年,后发展至肝硬化,日久发为肝癌,行TACE术后。初诊见面色萎黄,胁肋部疼痛,口干口苦为湿热瘀毒蕴结,阻滞经络,不通则痛。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日久横逆乘犯脾胃,胃失和降,则见纳差,矢气多,湿毒浸淫,则见皮肤瘙痒,口苦口黏、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皆为湿毒内盛之证。当以清化肝经湿热瘀毒,调和肝脾为基本治则治法。
本案中杨教授用逍遥散合四君子汤以疏肝健脾,黄芪益气健脾养血,枸杞子、鳖甲滋养肝肾之阴,薏苡仁、土茯苓、猪苓清热祛湿以止痒,连翘清热,砂仁行气和胃、芳化湿浊而走气分,郁金、鳖甲、丹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蜈蚣清化热毒、活血化瘀散结而走血分。其中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蜈蚣、灵芝尚有解毒抗癌之功效。组方严谨,兼顾气血,以血为主,肝脾同治,治肝为要。
郑重申明: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医案二
龚某某,男,56岁,2022-11-12初诊。
主诉:发现肝恶性肿瘤5月余。
现病史:患者既往有慢性乙肝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病史,平素嗜好饮酒。2022年6月消化系彩超示:肝右叶见范围约11.6×10.2cm等回声包块。行肝肿物穿刺活检确诊为肝癌。后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治疗。同年7月消化系彩超检查示:肝右叶见范围约9.2×5.6cm的稍强回声光团。11月复查消化系彩超示:肝内低回声结节(其中一个大小约5.0×3.8cm),胆囊多发结石,脾大。刻下症:右上腹胀满,无疼痛,纳可,矢气多,午后嗜睡,夜晚入睡困难,易在夜间1-3点醒,口干,二便调,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癥积;肝肾阴虚,痰湿内蕴证。
西医诊断:肝恶性肿瘤。
治法:补益肝肾,益气养阴,祛湿化痰,活血散结。
处方:藤梨根30g,半枝莲15g,牡蛎40g(先煎),枸杞10g,当归10g,醋鳖甲15g(先煎),茯苓10,麸炒白术10g,党参15g,黄芪15g,麦冬10g,蜈蚣3g,土鳖虫10g,醋莪术10g,白花蛇舌草30g,蛇莓15g,鸡骨草15g,薏苡仁30g,柏子仁15g。14剂,水煎服,日一剂。
2022年12月17日二诊:服药后诸症好转,腹胀减轻,纳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上方去柏子仁,加茜草10g,石见穿20g。14剂 水煎服,日一剂。
2023年1月19日三诊:腹胀继续减轻,觉口苦,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缓。处方:薄荷5g(后下),半枝莲15g,山慈菇10g,白花蛇舌草30g,薏苡仁30g,茯苓15g,木香15g(后下),鸡内金20g,丹参15g,灵芝10g,炒酸枣仁30g,牡蛎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蜈蚣3g,炙甘草5g,白术10g,当归5g,醋鳖甲30g(先煎),枸杞子10g,麦冬10g,甘草泡蜂房5g。14剂 水煎服,日一剂。
2023年2月26日四诊:复查上腹CT示:肝S5/6可见一片状等稍高密度影,边界尚清楚,病灶大小约为4.9×2.6×3.2cm。无腹胀,无口苦,觉口干,睡眠欠佳。上方加西洋参5g以益气养阴。
按语:该患者乙肝多年,长期饮酒不加控制,体内湿热毒邪互结,日久乃成肝积,形成肿块,坚硬不移,阻滞气机,影响脾胃运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故见腹胀。丑时(凌晨1-3点)肝经当令,肝血不足,血不养肝,阴阳失调,故见丑时易醒。湿热毒邪日久,肝肾阴液亏耗,阴虚内热,故见舌红;苔白腻则为湿邪阻遏之征。杨教授以滋补肝肾,益气养阴,祛湿化痰,活血散结为基本治法。
本案杨教授用一贯煎、四君子汤、鳖甲煎丸合方化裁。方中枸杞子、当归养肝柔肝,麦冬滋养肺胃,佐金平木,茯苓、麸炒白术、党参、黄芪健脾益气祛湿,土鳖虫、醋莪术、醋鳖甲、牡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鸡骨草、薏苡仁清热祛湿,蜈蚣、白花蛇舌草、蛇莓、藤梨根、半枝莲清热抗癌。杨教授认为,该患者初诊虽有湿热内蕴,但同时兼有肝肾之阴不足,故治疗时尤须注意补阴与除湿之间的平衡,防滋阴太过,湿邪稽留;除湿太过,又恐伤阴。因邪盛正虚,邪毒不去,损伤正气。杨教授在遣方用药尤其注重脾胃,既兼顾患者肝肾阴伤治本,又兼顾脾虚运化失司,在健脾时用药不过于滋腻。本案体现了杨教授治疗肝癌攻邪,但时时不忘顾护正气的学术思想。
郑重申明: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