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钦河教授治疗头痛验案一则

发布时间:2025-01-27 来源:中医学院

    李某,女,41岁,1993年11月9日初诊。

    主诉:反复头痛半年余,加重2周。

    现病史:患者平素睡眠欠佳,诉半年余前失眠后开始出现头痛,为头部左侧或后枕部疼痛,午后发作、疼痛呈隐痛,患者曾就诊于广州多家医院,经治疗(具体治疗过程不详)后,未见明显缓解,近半年来上症反复,伴有睡眠差,心中烦闷,2周前失眠后疼痛加剧,为进一步系统诊疗,求诊于杨教授门诊。刻下症见:头部隐痛,部位在左侧及后枕部,午后发作,无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颈项部酸痛,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等不适,心情烦闷,纳可、眠差、二便正常,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减轻。查体:神清,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头颅无畸形、无外伤,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舌质红,苔薄黄,脉稍数。

    中医诊断:头痛;热郁胸膈证。

    西医诊断:头痛。

    治法:清热除烦,宣发郁热。

    处方:栀子豉汤:栀子15g,荆芥穗15g(药房当时缺淡豆豉)。3剂,水煎服,日一剂。

    1周后电话随访:患者诉头痛基本缓解,睡眠转佳,后以原方加减继进四剂而愈。

    按语: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论》第78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和第79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栀子豉汤适用于发汗吐下后,出现虚烦不得眠、心中烦躁的症状,以及发汗或下后,出现烦热、胸中窒闷等症状。杨教授善用经方,该患者头痛持续半年余,症状反复,多在失眠后出现,伴有心烦,其舌质红、苔薄黄,脉稍数等,提示胸膈郁热,热邪上犯清窍,治疗当以苦辛相济,轻清宣泄,解胸膈之郁热为原则,故选用栀子豉汤,因当时药房缺淡豆豉之药,遂用荆芥穗代之。方中栀子味苦性寒,泄热除烦;荆芥穗辛温散邪,且缓栀子苦寒之性,二药相合,共奏清热除烦之功。该患者虽病位在头部,但其基本病机为胸膈郁热,治病求本,以本方治之,其胸膈之郁热解除,头痛自然缓解。

    郑重申明: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