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女,53岁,2022年8月9日初诊。
主诉:子宫切除术后3月余,反复潮热、盗汗2月。
现病史:患者述近2月来出现潮热,下午3点左右开始,蒸蒸郁热,自汗,盗汗,情绪不稳,入睡困难,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无手心发热,饮食正常,二便通调。患者曾妇科就诊建议口服激素治疗,患者不愿服用激素。遂于杨钦河教授门诊寻求中医治疗。既往史:高血压,规律服用厄贝沙坦片3年。否认糖尿病、冠心病、胃炎、肺结核、肝病。查体:BP:144/99mmHg,心率:67次/分。舌体偏红,苔薄黄。脉弦细。
中医诊断:脏躁病;肝肾亏虚证。
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
治法:清肝柔肝,滋阴潜阳,宁心安神。
处方:白芍20g,天冬10g,醋龟甲15g,牡蛎30g,煅赭石30g,茵陈20g,龙骨20g,珍珠母30g,地骨皮15g,牡丹皮10g,栀子10g,墨旱莲20g,巴戟天15g,菊花10g,盐女贞子10g,生地黄10g,川牛膝10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情绪不稳、潮热、盗汗改善明显,入睡较前改善,仍易醒,醒后入睡可。体检:BP:134/89mmHg,心率:89次/分。舌略红苔少津,脉弦细。原方加麦冬10g,炒酸枣仁20g。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睡眠明显改善。BP:142/91mmHg,舌脉同前。上方加夏枯草15g,钩藤20g。7剂,水煎服,日1剂。
按语:脏躁,是一种以精神情志异常为主的病证,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本病之发生与患者体质因素有关,脏躁者,脏阴不足也。精血内亏,五脏失于濡养,五志之火内动,上扰心神,以致脏躁。可发生于妇女各个时期,易发于阴液不足之体,临床以虚证多见。本案患者处于女性更年期,肝肾亏虚,虚热内扰,治宜清肝柔肝,滋阴潜阳,宁心安神。以镇肝熄风汤为主,兼用地骨皮饮、二至丸化裁而取效。
郑重申明: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