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院春季“思政第一课”:金学刚书记引领学生党员感悟“沂蒙精神”

发布时间:2025-03-31 来源:中医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重要讲话精神,创新思政教育模式,3月28日下午,中医学院党委书记金学刚带队前往天河区中医医院,开展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天河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岳枫、院长张其鹏,暨南大学中医学院机关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近40名党员参加了活动。本次思政课通过艺术体验与理论讲授相结合的形式,沉浸式观看沂蒙精神宣讲团带来的《红色沂蒙》艺术党课。



    行走的思政课:以沉浸式体验感悟红色精神

    以“红色沂蒙”为主题,本次思政课通过舞台剧、情景朗诵、历史影像等多元艺术形式,再现沂蒙老区在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时期的奋斗历程。舞台剧以“党群心连心、拥军勇支前、战天斗地、时代楷模”为篇章,带领师生穿越时空,感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内核。红嫂缝军衣的温情、支前民工推车送粮的壮举、企业家赵志全带领群众脱贫的担当……一幕幕场景结合串联解读,化为生动的故事读本,在师生心间种下信仰的种子。

    金学刚强调,此次“思政第一课”打破传统思政课的单一模式,将历史叙事与情感共鸣相结合,让师生在视听震撼中深刻理解“党群心连心”的沂蒙精神内核。这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跨越八十余载的精神长歌,思想洗礼。希望师生党员们在领悟沂蒙精神的同时,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



    多维解读:从历史到现实的使命传承

    随后金学刚引领大家认真学习“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为中医学院的青年学子开讲“思政第一课”。课上,金学刚逐一为在座师生展现“沂蒙红嫂”、支前模范、沂蒙人民战贫困建家园以及赵志全奉献事迹等系列沂蒙故事。他表示,沂蒙精神是支撑沂蒙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脊梁沂蒙人民从革命烽火走向建设浪潮,从“四塞之崮”的闭塞贫瘠迈向全面小康的幸福家园,沂蒙大地从支前奉献的红色热土迈向乡村振兴的示范高地,这一路跨越,正是沂蒙精神生生不息的体现。沂蒙精神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精神内核之一,也是新时代社会建设与改革的重要精神力量,具有超越时代的强大的精神价值。结合当前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中医药专业特色,金学刚提出青年学子应深植沂蒙精神中的奋斗基因,将党中央倡导的务实清廉作风融入中医药学习实践和职业道德培养中,通过勇攀医学高峰、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践行科研诚信,在新时代赓续红色血脉、践行暨南中医人的时代使命。


    青年践行:将红色精神融入成长之路

    思政课现场,中医学院本科生党员李晓阳表示,此次思政课带来的情感冲击使其对“沂蒙精神”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研究生党员刘唐娟坦言:“看到红嫂们用乳汁救伤员的情景,我深受震撼。作为医学生,我们更应传承这种大爱无疆的精神,将仁心仁术融入职业信仰。”

    现场多名学生表示,此次思政课将厚重的历史转化为鲜活的故事,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不仅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更坚定了他们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是我院创新“思政第一课”的又一实践。通过创新教学形式与内容,不仅让红色基因深植中医学院青年心中,还为探索“思政引领、专业赋能、实践育人”特色路径提供新的思路,更为培养有情怀、有担当的中医药人才创建了鲜活范本。



    学习感悟

    今天有幸在天河区中医院参加了“沂蒙精神”宣讲团的专题报告,使我收获颇丰。在宣讲中,我们看到了“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等鲜活的英雄事迹,使我深刻领悟了沂蒙精神的内涵。沂蒙作为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一片奉献的热土,沂蒙人民始终对党和军队保持赤诚之心。通过本次宣讲活动,我深切体会到红色精神的传承需要躬身实践,信仰的力量需要化为行动的号角。未来,我将以沂蒙精神为镜,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心的工作答卷。

——机关党支部 张玉佩


    “满缸运动”是沂蒙精神中闪耀的明珠,它让我深受触动。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八路军严格执行《山东八路军拥政爱民公约》,开展“满缸运动”,每天把群众家的水缸挑满,把院落、街道打扫干净。这种亲民作风,让老百姓看到了人民军队与旧军队的不同,从而发自内心地信赖党和军队。“满缸运动”不仅体现了人民军队对群众的关心和爱护,更彰显了沂蒙精神的鲜明特质。在如今和平年代,“满缸运动”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依然提醒着我要时刻心怀感恩,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传承红色基因,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机关党支部 李嘉明


    通过参加本次专题党课,我对沂蒙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课程以丰富的历史影像和真实案例,展现了沂蒙精神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让我深刻认识到这一红色基因不仅是革命年代的胜利密码,更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砥砺初心的精神源泉。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党员,传承沂蒙精神需要知行合一。我们既要通过红色教育基地的沉浸式体验强化情感认同,也要将“生死与共”的精神转化为岗位建功的实际行动。无论是创新党建工作方法,还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都应以沂蒙母亲般的情怀,让红色基因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焕发新的生机。这堂党课让我深刻体悟:唯有发扬“水乳交融”的沂蒙精神,方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使命答卷。

——本科生党支部 巫梓琪


    “红色沂蒙”艺术党课以新颖的形式讲解了八路军子弟兵住在百姓家里,为他们打扫干净院子,装满水缸;“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下生命垂危的共产党员,用身躯为战士们搭桥,创建战时托儿所,抚养40多名革命后代;九间棚党员干部带领村民们凭着坚韧的意志用五个月修建好一条计划三年开通的道路;“时代楷模”民营企业家赵志全勇于改革,救活了当时的鲁南制药集团,抗癌12年中仍然一心为国为民,不断攻坚克难,展现新时代沂蒙精神。

    这次党课不仅让我增长历史知识,更唤醒了内心的热情与责任感。作为预备党员,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在日常中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把沂蒙精神转化为行动力量。

——本科生党支部 谭靖雯


    观看“红色沂蒙”党课,我非常感动。当看到“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画面浮现时,我切实感受到了真实历史中绽放在战火里的血色浪漫。被硝烟染黑的粗布衣襟下,跳动着超越血缘的生命律动;长满老茧的手掌上,托举着比山更重的革命信念。在蒙山沂水间,识字班妇女用裹过的小脚丈量出支前长路,识字课本上的墨迹与担架上的血痕重叠成特殊的革命密码。这不是简单的军民鱼水情,而是觉醒者在血与火中淬炼的精神图腾。当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的誓言化作行动,我感受到了“群众是党的母亲”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要更加努力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挥好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的将沂蒙精神学习发扬下去。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郝闻致


    在学习完“红色沂蒙”艺术党课后,我对十六字沂蒙精神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倾其所有支持革命,党和军队也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这种深厚的鱼水情是革命胜利的坚实基础。沂蒙精神告诉我们,党和人民团结一心,便能克服一切困难。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虽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沂蒙精神并未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反而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我们不仅要学习“沂蒙红嫂”的爱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更要勇于担当,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沂蒙精神如同一座不朽丰碑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也铭刻在每一位党员心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向先辈们致敬,让这种伟大的精神永远地传承下去。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宋庆良





文字:黄雅訸、许佳倪

图片:李政玄

初审:高锦、梁紫恩

复审:黄晓霞

终审:金学刚